2020-06-05 【工作坊】20200613(六)「舌根上的Gaga:泰雅族Lmuhuw口傳演示與內涵詮釋」工作坊

ImgDesc
舌根上的Gaga:泰雅族Lmuhuw口傳演示與內涵詮釋工作坊 2020/6/13(六) 「舌根上的Gaga:泰雅族Lmuhuw口傳演示與內涵詮釋工作坊」將於6月13日在國立清華大學人社院A202會議室舉行。本次活動由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指導,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區域創新中心、臺灣研究教師在職專班、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王默人周安儀文學講座,以及大華科技大學研究發展處、新竹縣嘉興國小、新竹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共同主辦。同時,由新竹縣尖石鄉原住民文化館、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原住民族語言新竹學習中心、亞太/文化研究中心、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北區中心、世界南島暨原住民族中心參與協辦。活動包括二場Lmuhuw吟唱、一場專題演講,以及三場與Lmuhuw文化內涵相關討論。現場總計五十餘人參加,包含臺灣研究教師在職專班十餘名進修教師,來自新竹、桃園的泰雅族,於會場上穿著族服的亮眼來賓,以及清華大學原住民族語言新竹學習中心學員,總計三十位左右原住民族文化傳承者與語言人才。 本次工作坊為國立清華大學區創中心林福仁教授、劉玉山教授、劉柳書琴教授共同主持的「科技部人社實踐計畫:新竹智慧城鄉創生計畫」之子計畫「泰雅族實驗教育Lmuhuw資源中文文本化與融入地方創生計畫」的活動。尖石鄉前/後山一千米海拔落差社會衍生的特殊性,不只反應於氣候、地理、生態、物種、物產等方面,亦反應於全球化浸潤程度、文化自主性、土地意識、社區認同等人文與心理層面。數百年流傳下來活著的祭典、耆老即興的 Lmuhuw口傳,以及有關山林漁獵、生態保育、有機農業、編織、建築、工藝等各種原民習俗、制度與知識(Gaga),都在泰雅族的當代文化發展和中小學實驗教育的創新中扮演重要角色。 Lmuhuw吟唱為整個活動的高潮。主辦單位邀請到尖石鄉達利.貝夫宜(Tali’ Behuy)、黃未吉(Sozi Temu’)、范坤松(Lesa’ Batu’)、尤命.哈用(Yuming Hayung)等6位75歲以上的泰雅族耆老,前來吟唱瀕臨消失的無形文化財產——泰雅族口傳Lmuhuw。六位耆老都是在地方文化傳承或公共事務上有貢獻的人物。耆老們在嘉興國小徐榮春(Makus Suyan)校長等人的主持下,現場相互激發,彼此詮釋解說。加上張國隆(Buya’ Bawnay)、頂定.巴顏(Tingting Payan)等口譯專家,及葉美利、蘇美娟、素伊.多夕等語言學專家共同合作下,帶出Lmuhuw的社會文化意涵和教育應用現況,並在此基礎上探討文化資源在地方創生方面的可能性。 工作坊預計於早上八點五十分揭開序幕,地點位於人社院大門A202會議室。上、下午兩場Lmuhuw演示時,耆老將用麥克風在達悟船廳公開吟唱。由於當日正值清華大學畢業典禮,因此本次活動除了文化傳承,也希望獻給全體畢業生和家長。整日的活動首先由尖石鄉耆老達利.貝夫宜(Tali’ Behuy)牧師進行祈福,預計邀請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新竹縣尖石鄉原住民文化館、新竹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代表、新竹縣嘉興國小校長、科技部人社實踐計畫辦公室顧問專家,以及清華大學副校長、人社中心主任、人社院院長、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原住民族語言新竹學習中心主任、世界南島暨原住民族中心主持人、原住民學生社團代表(以上都待邀請),以及大華科技大學研發長等,共同參與開幕祈福。 第一場演講,由陳筱筠博士主持,嘉興國小李俊德主任以「拿互依國小&馬胎分校民族文化課程架構、實施現況與學生反應」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介紹目前該校泰雅族實踐教育的發展現況,以及Lmuhuw在泰雅族實驗教育資源中的推行情況。 第二場 「Lmuhuw的展演與解說一」,由嘉興國小的頂定.巴顏(Tingting Payan)老師主持,同時擔任族語口譯。耆老黃未吉(Sozi Temu’)、尤命.哈用(Yuming Hayung)堂兄弟將以對唱形式吟詠出對祖先的思念,以及對先人在李崠山事件中捍衛家園的感念。 第三場「舌根上的Gaga」專題討論,由清華大學區域創新中心余孟哲博士主持,邀請〈言的記憶〉紀錄片導演鄭光博教授、外交部臺灣獎學金訪問學者馬金(Martin Blahota)先生,針對第一回合吟唱,進行口傳文化內涵的對談及延伸。 第四場「Lmuhuw的展演與解說二」,由嘉興國小徐榮春(Makus Suyan)校長主持,邀請多位耆老分組同場對唱,張國隆(Buya’ Bawnay)耆老擔任口譯。由李金水(Temu’ Kumay)、頂定.巴顏(Tingting Payan)、前議員范坤松(Lesa’ Batu’)及達利.貝夫宜(Tali’ Behuy)等,交互吟唱提親(smzye)主題。「提親」是泰雅族生活中最日常,也帶有最深刻Gaga意涵的Lmuhuw之一。主辦單位期待參加者透過耆老們的對唱,沉浸在素樸卻含義深刻的Lmuhuw中,體會泰雅文化的感動。 第五場「Lmuhuw的語言特色」專題討論,由清大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葉美利教授主持,與桃山國小蘇美娟校長、泰雅語專家素伊.多夕老師依據泰雅族文化意涵和語言教學經驗,在語言表現的層面進行討論和請益。 第六場「Lmuhuw與尖石地方創生」專題討論,由大華科技大學研發長劉玉山教授主持,邀請尖石鄉原住民文化館賴清美館長、清華大學榮譽教授陳萬益教授,及本次工作坊的策畫人劉柳書琴教授,介紹尖石鄉的文化政策、原住民文學的振興、以及文化資源應用於地方創生的可能方向與作法。整日活動將於下午五點四十分閉幕。 活動策畫人劉柳書琴教授表示,尖石鄉泰雅族耆老Lmuhuw口傳文本的採錄和雙語文本化工作,目的在與實驗教育國小共創文化課程教材,這是各界投入、刻不容緩的事。Lmuhuw口傳資源是瀕臨消失的珍稀文化,也是族群文化的棲地,堪稱「泰雅語與泰雅文化的紅檜林」。泰雅族過去無文字,有關部落規約、歷史、文化傳承與遷徙的記憶,端賴祖先流傳的語言,藉由Lmuhuw(口述或吟唱)形式代代相傳。計畫主持人林福仁主任希望透過耆老現身說法的Lmuhuw指導與傳承,促進泰雅優質教育和文化加值地方創生的雙向增益。這正是「泰雅族實驗教育Lmuhuw資源中文文本化與融入地方創生計畫」努力的目標。 指導單位: 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區域創新中心、臺灣研究教師在職專班、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王默人周安儀文學講座。大華科技大學研究發展處。新竹縣嘉興國小。新竹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 協辦單位: 新竹縣尖石鄉原住民文化館。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原住民族語言新竹學習中心、亞太/文化研究中心、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北區中心、世界南島暨原住民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