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歷屆碩論

         

姓名 畢業年月 論文題目 指導教授
135 邵昱晴 11308 運動夢想的搖籃?從多元行動者觀點探究體育班的定位與價值 方怡潔
134 譚筱宣 11308 打破刻板印象:山溪鄉三位女性新住民的來台經驗 方怡潔
133 張雅培 11307 公廟做為地方社會的節點:以女性實踐者的觀點探討高雄彌陀公廟的傳統與延續 方怡潔
132 黃毓雯 11306 阿夫魯的視角:赫恪現代主義風格的弱老狂狷書寫 劉柳書琴
131 程文俊 11301 你的一步之遙,我的難如登天—不同學校場域之教師慣習養成及其影響 陳中民
130 王怡茵 11301 奇幻、新歷史敘事與女性意識——以蔡素芬《藍屋子》和鍾文音《想你到大海》為探討對象 王鈺婷
129 張譽容 11301 兒童的藝術體驗與想像:一所國小美術班邁向畢業美展的民族誌觀察 李威宜
128 洪瑄璟 11301 學校即舞台─校園非典型僱用者的情緒勞動 方怡潔
127 柳至芳 11207 移動‧顯像‧對話──以黃春明的作品作為高中國文教育改革之實驗過程的反身民族誌 李威宜
126 陳惠菁 11207 大肚山下,時速二十的紅色達可達:台中海線文盲女工民族誌 李威宜
125 譚項文 11112 文化治理下的節慶活動:以寶山鄉「打中午文化季」為例 陳中民
124 潘柳青 11207 探究成功老化的新途徑:中高齡參與鐵人三項運動的身心挑戰與社會網絡 林浩立
123 施秀如 11201 匯聚地方的力量:以彰化秀水聖靈宮之建廟與發展歷程為例 呂玫鍰
122 潘彥伶 11205 空間經驗與殖民現代性:王詩琅的都市書寫研究 陳惠齡
121 黃書勤 11201 成為「Bingah」-一位嫁入泰雅族家庭的女性教師課程轉譯歷程與生命史 陳芷凡
120 蔡欣潔 11207 後戰爭時期存活為人──論甘耀明歷史小說《成為真正的人》 劉柳書琴
119 曾化淳 11206 紅土之夢:國中科班棒球選手的希望與現實 林浩立
118 劉玟秀 11207 談「逐步東行」團隊在地行動如何形構青少年地方認同 劉柳書琴
117 陳伯爵 11202 劉厝聖帝宮出西港仔香 陳中民
116 曾俊溢 11202 百年大和・蔗工村:赫恪的村史書寫 劉柳書琴
115 游以寧 11109 信仰與婚姻交織的旅程:真耶穌教會信徒之信仰與婚姻心路歷程探究 陳中民
114 林采珊 11108 台灣文學中的戰爭集體記憶與歌曲互文策略 劉柳書琴
113 張文玉 11108 吳濁流、龍瑛宗、鍾肇政小說中的故鄉地景分析:兼敘「浪漫台三線文學」走讀資源 劉柳書琴
112 張芳綺 11108 品牌市集的初衷與實踐:以關西初心者市集為例 許瀞文
111 徐如琳 11108 青少年之死——台灣「厭世代」影視作品研究 石婉舜
110 林瑞瑤 11107 創傷書寫與文化銜接――賽夏族作家伊替•達歐索的作品研究 劉柳書琴
109 林怡均 11107 偏鄉課輔班與民謠傳承之研究-以滿州鄉港仔村為例 陳芷凡
108 曾湘芷 11107 新手爸媽懷孕與育兒生活經驗之探討 方怡潔
107 張令芸 11107 論李喬《咒之環》的虛構與紀實 王惠珍
106 林子程 11107 臺靜農《龍坡雜文》與《龍坡書法》的審美意識 王鈺婷
105 陳翰文 11107 模態與被動的互動:漢語「欠」字結構研究 蔡維天
104 蕭文雅 11101 扶鸞的宗教實踐: 以懿德分院的扶鸞儀式為例 方怡潔
103 鍾志正 11010 1895年乙未戰役小說研究: 以《大和武士》、《台灣縱貫鐵道·鷺鷥之章》為例 王惠珍
102 盧韻如 11010 吳濁流中短篇小說中的祖國意識與台灣意識研究 王惠珍
101 章雅琦 11007 瓦歷斯.諾幹的雙崎文學與文學地景 陳芷凡
100 吳宇芯 11007 本土與世界的關懷-方耀乾台語詩集研究(2009-2020) 王鈺婷
99 王雪玲 11007 蝶蝶不休――試論吳明益和杜虹的蝴蝶自然書寫 劉柳書琴
98 王楷棻 11001 論邱妙津及其作品的情感符碼 王鈺婷
97 宋浥筠 11001 從客人到半子─女婿入門的從妻居之研究 陳中民、陳祥水
96 許雅菱 11001 玩什麼?怎麼玩?社群媒體中的青少年群像 林浩立
95 段承恩 11001 以味尋位-桃園忠貞新村米干滋味下族群認同的轉變 林浩立、李匡悌
94 李芸華 11001 試論黃春明的兒童繪本:歷程、主題與互文 謝世宗
93 邱淑芬 10908 制心一處,般若觀照 ── 釋見介與釋妙熙弘法散文研究 柳書琴
92 陳怡伶 10907 女性形象和身體再現──以陳千武、龍瑛宗、吳漫沙作品為例 王鈺婷
91 徐院儒 10907 這山唱那山:陳永淘作品中的原客交響 陳芷凡
90 林家賢 10907 泰雅文化與基督宗教的對話──以嘉樂村作家與學校為例 陳芷凡
89 謝畢帆 10907 論廖輝英小說中的性別政治、生子焦慮與陽剛困境 李癸雲
88 陳文銓 10908 臺灣詩薈研究 王惠珍
87 陳靜芷 10901 當小山貓開進來:彩虹小山谷地景變遷與聚落關係重構 顧坤惠
86 王人禎 10807 遊戲、地方與學習-一所國中地理課程核心素養教學實驗過程之民族誌 李威宜
85 黃美寧 10807 國中國文教材典律化與性別議題之研究── 以2017年南一、翰林、康軒版為例 王惠珍
84 洪雪鳳 10807 寫時代的詩-周伯陽詩歌研究與教學實踐 王惠珍
83 吳育美 10807 五位外籍配偶故事:新移民在台灣生活經驗的民族誌研究 陳中民、陳祥水
82 莊淑媛 10802 索爾言語行為理論在中英附加問句的分析與應用 曹逢甫
81 王 賢 10802 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卓清村( Sisui) 聚落氏族移動近代文化變遷之研究 -以信仰、婚姻、家屋為例 蔣斌
80 沈欣文 10802 書寫自我與慾望敘事:施明正自傳體小說研究 李癸雲
79 郭孟妮 10802 校園中的非典型雇用:一個民族誌的研究 方怡潔
78 劉麗玲 10708 汶水泰雅語原住民族語教材閱讀書寫篇之語法分析 王惠珍、林宗宏
77 曾文玲 10708 影響「做工仔」就業與創業的人生觀--以新竹東勢潭後某陳姓家族為例 陳中民
76 沈曉潔 10707 氣、身體與道德:一個氣功團體的民族誌研究 方怡潔
75 廖書馨 10707 佛乘一帆引-佛乘宗教徒實踐力行之路 陳中民
74 陳雪卿 10707 單身無罪,擇其所「愛」:論張曼娟散文中的單身議題 李癸雲
73 劉紋綜 10701 《KANO》精神:嘉南大圳、農校與棒球的世代 柳書琴
72 劉采瑄 10701 國際志工對臺南偏鄉學童的影響:一個教育民族誌的研究 方怡潔
71 簡明玉 10701 日本殖民統治的探索與反思:以魏清德散文作品為觀察中心 陳芷凡、林以衡
70 馮羿萍 10701 探討食農教育和培養幼兒良好飲食習慣間的關係 陳中民
69 洪明珠 10607 竹北周遭有機商店的經營研究 方怡潔、陳祥水
68 李慧美 10607 火炬點燈、台灣傳情: 一個「全國新住民火炬計畫」之個案研究 方怡潔、陳祥水
67 黃雪玲 10607 女人·旅人——台灣女遊作家之「身體」力「行」(1990-2015) 王鈺婷
66 陳韻如 10607 變動中的家:三位客家婦女的算命經驗與母職實踐 方怡潔
65 劉盈君 10607 巴代小說中的部落書寫與歷史敘事 王鈺婷
64 李蕙君 10607 日治初期報刊諧謔敘事研究-以《漢文台灣日日新報》為中心 王惠珍
63 吳智清 10607 已婚國中女教師家庭與工作壓力的調適 陳中民
62 蘇怡媜 10607 是土地公還是文昌公?-交大土地公的角色加乘 陳中民
61 呂建均 10607 What makes jokes funny? Semantic and psychological approaches to the analysis of jokes. 蘇怡如
60 鍾秋美 10607 潛進帛琉跨境工作者之民族誌研究 方怡潔
59 許明毓 10607 台灣閩南語「打」類動詞與客家語及華語之比較研究 曹逢甫
58 陳雅媜 10602 變遷的日常-從竹北重劃過程觀察都市空間、情緒與倫理想像 李威宜
57 潘詩芸 10602 戶外教學的另一種圖像-國小教師使用博物館的經驗 李威宜
56 林江臺 10507 日治時期無政府主義者對城市邊緣族群的救助與勞動力轉換的實踐~施乾《愛愛寮》與稻垣藤兵衛《人類的家》的歷史行動意義 李威宜
55 黃炳彰 10507 風頭水尾:當代濁水溪流域書寫研究──以《守護母親之河:筆記濁水溪》、《帶水雲》、《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南風》為例 王鈺婷
54 吳雪鈺 10507 池和宮教師信徒的靈驗感知研究 陳中民
53 楊喬如 10507 台灣言情小說之敘述模式與文化生產──以喬軒為例 陳芷凡
52 黃筱婷 10507 臺灣無形文化資產之傳承與保存-以「普陀山企業社」為例 陳中民
51 王柔雅 10507 黃春明祖孫書寫中的家庭樣貌與倫理思考 陳芷凡
50 張青紟 10501 台灣現代詩「鄉愁意象」之研究──以余光中、席慕蓉為例 陳芷凡
49 姚寶媜 10501 小金門「六姓宗族」的興衰 陳中民
48 彭淑芳 10501 汶水泰雅語動詞構詞研究 廖秀娟
47 曾玟慧 10407 施叔青「台灣三部曲」中性別意識與歷史觀 王鈺婷、陳建忠
46 洪紫玲 10407 課程中的歷史想像─資訊媒體融入歷史教學的教室民族誌 李威宜
45 邱麗珠 10407 以文字大食人間煙火——廖玉蕙親職散文的書寫研究 陳芷凡
44 彭正翔 10401 苗栗書寫與族群敘事:夢花報導文學獎作品研究 柳書琴
43 喬英華 10308 多義副詞[再]與[又]的用法分析 曹逢甫、王惠珍
42 黃一萍 10306 探測南方溫度- 胡長松《金色島嶼之歌》研究 王惠珍
41 黃斯駿 10306 以九二一地震、八八水災的相關災難書寫為例 王惠珍
40 吳岢芯 10306 泰雅語語言接觸與借詞 廖秀娟
39 梁郁翎 10206 現代台灣新娘主體意識的探討--從婚紗現象面向來分析 黃倩玉
38 戴正彥 10206 我在潭子遊戲,想的是蘭嶼的海:達悟族移民兒童的環境想像 李威宜
37 林燕釵 10201 陳垂映生平及其小說作品研究——從《暖流寒流》到〈鳳凰花〉 柳書琴
36 陳彥蓉 10205 台灣成長小說對教育制度的反思與批判─以《拒絕聯考的小子》、《危險心靈》、《摩鐵路之城》為例 謝世宗
35 李筱媛 10201 現代台灣單身男女的婚姻觀與「家」的想像-以新竹地區高教育專業工作者為例 陳中民
34 林明慧 10206 國民小學閩南語教學現況研究-以台中市龍峰國小中高級為例 曹逢甫
33 林素雲 10207 台灣海洋文學的家鄉歸屬研究——以東年、廖鴻基與夏曼.藍波安為主 陳萬益
32 吳盈瑾 10207 臺灣華語之英語借詞研究 曹逢甫
31 高雅音 10206 從戒嚴到後戒嚴——台灣反成長小說新論 陳建忠
30 林萱 10206 排灣語的中間語態 廖秀娟
29 林芳琪 10108 政治言談中的語碼轉換:2012總統大選案例研究 曹逢甫
28 王佩真 10107 論鍾理和病體與書寫:以文類差異敘事為中心 陳建忠
27 張家嘉 10107 呂赫若戰爭期小說的家族書寫研究 陳建忠
26 羅永莊 10107 唐文標的生平及其在戰後臺灣文學的地位 陳萬益
25 陳錚潁 10107 主體的發現:李喬《情天無恨:白蛇新傳》與八○年代初期臺灣社會思潮的互涉 陳建忠
24 盧淑萍 10106 變調的親子協奏曲——安親班在家庭與學校間的角色及其社會環境 陳中民
23 陳淑真 10106 關懷、服務與傳道:馬偕醫院關懷義工的角色 陳中民
22 曾稚庭 10106 國民小學客家語教學現況研究——以新竹縣博愛國小中高年級為例 曹逢甫
21 方筱函 10106 青春成長藍圖──以電影《九降風》、《酷馬》與迷你影集《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為例 謝世宗
20 曾天香 10106 基督教走入國民教育的場域──得勝課程如何走入國中校園為例 陳中民
19 孫慈敏 10106 陳玉慧《海神家族》跨界展演之研究 王惠珍
18 李瑋淇 10106 天主教信仰、關懷與實踐——以玉井吾樂之緣聖母天主堂酵母關懷協進會之研究為例 陳祥水
17 劉怡辰 10007 劉克襄動物小說中的自然與文學——以《風鳥皮諾查》、《座頭鯨赫連嬤嬤》為中心 陳建忠
16 李勝吉 10007 勞動人民與小市民的關懷者:王默人及其社會寫實小說研究 陳建忠
15 葉靖雯 10007 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之交新竹北埔庄招贅婚研究 魏捷茲
14 陳彥君 10007 十九世紀末北臺灣隘墾區與隘丁的生存狀況:以新竹金廣福墾隘的北埔地區為例 魏捷茲
13 陳鈞惠 10007 從記憶的礦山到歷史的影像:析論吳念真小說與電影《多桑》中的礦區經驗 陳建忠
12 魏川智 10007 都市阿美族國小學童的學習歷程、生活適應與認同——以桃園縣一所國小為例 陳祥水
11 吳佩熙 10007 李石樵畫風與台灣文藝思潮關係之研究──從帝展畫家到現實批判者 陳建忠
10 徐志蓮 9912 如何作為人師?國中初任教師學校生活之探討——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 陳祥水
9 王貞英 9912 台灣青少年所使用的流行語之研究 廖秀娟
8 陳秀卿 9907 危機或轉機?少子化對國民小學教育的影響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 陳中民
7 尤俞評 9907 超越啟蒙者與原鄉人的新視野:鍾理和《笠山農場》的人物形象研究 陳建忠
6 溫瑋琪 9907 國小教師權力運作之探討 陳祥水
5 徐榮春 9907 1924馬武督,泰雅人的土地變遷經驗與gaga對話 魏捷茲
4 陳佳瑜 9906 小錦屏地區溫泉產業的發展及其對當地原住民社會和環境造成的影響 陳中民
3 彭欣如 9807 課本裡的浪漫派作家:台灣國文教科書中的徐志摩現象 陳建忠
2 周桂槙 9807 國中生校園生活學習規範之探討 陳祥水
1 周一銘 9712 賽夏語疑問句及其左緣結構之研究 蔡維天